近日,由宿迁港口集团申请注册的“宿好运”商标,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,成功取得第9类、35类、38类、39类、41类、42类共六件商标注册证,标志着“宿好运”品牌正式获得法律保护,宿迁港口集团品牌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。

“宿好运”商标成功注册

  “宿好运”商标的成功注册,是宿迁港口集团加快推进品牌升级、提升服务能级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,对于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、增强区域物流产业辨识度、塑造港口服务新形象、拓展港航产贸业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。

  商标成功注册后,规范使用是维持商标权有效、防止被撤销或弱化的关键。不规范使用可能导致商标被撤销、保护范围受限,甚至在侵权纠纷中得不到法律支持。

  以下是商标成功注册后如何规范使用的详细指南,您可以将其视为一份“商标使用手册”:

  一、核心原则:保持一致,按证使用

  最核心的原则是:使用的商标标识必须与《商标注册证》上核准的注册标识完全一致,并在核准注册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使用。

  1.标识本身要一致:

  文字商标:必须使用核准注册的文字、字体、排列方式。如果注册的是楷书,实际使用中可以变为黑体或艺术体,但若变化过大,使其具有了新的显著特征,则可能被视为未注册商标或新商标。

  图形商标:不能改变图形的构图、比例、颜色。如果注册的是黑白商标,实际使用时可以添加颜色;但如果注册的是指定颜色的彩色商标,则不能随意更改颜色。

  组合商标:尤其要注意!组合商标(文字+图形)在注册时是一个整体。规范使用方式有:

  整体使用:将文字和图形作为一个整体使用,不拆分、不改变相对位置。这是最安全的方式。

  分开使用:如果想单独使用文字或图形部分,并且这两个部分都已分别单独申请注册成功,那么可以分开使用,并最好在单独使用的部分标注®。如果未单独注册,分开使用则不受保护,且可能被视为不规范使用。

  禁止随意组合:绝不能将已注册的组合商标拆开后,与新的未注册元素重新组合成一个新标识使用,这将被视为一个全新的、未注册的商标。

  2.使用范围要一致:

  只能在《商标注册证》上核定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使用®标记。

  如果需要在其他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,必须另行提交注册申请。超范围使用并标注®是违法行为,工商部门可进行处罚。

  二、正确使用注册标记

  ®:代表“Registered”(已注册)。只有在商标成功注册后,才能在商标的右上角或右下角使用®标记。

  ™:代表“Trademark”(商标)。用于未注册的商标,或已提交申请但尚未核准注册的商标,表示您将其作为商标使用,主张权利。它没有法律效力,仅起提示作用。

  使用规范:在商标成功注册后,应积极使用®标记。这可以向公众宣示您的权利,对潜在的侵权者起到警示作用。

  三、确保使用证据的有效性

 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“撤三”(连续三年停止使用撤销申请)风险,以及在未来维权时证明商标的使用情况,必须留存完整、有效的使用证据。

  有效证据的核心特征:

  能显示商标标识:证据中必须清晰体现您正在使用的商标。

  能显示使用时间:证据必须能证明在特定时间点您正在使用该商标。

  能显示使用范围:证据必须能证明您在核定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了该商标。

  常见的有效使用证据包括:

  销售合同/协议

  发票:是最有力证据之一,品名栏应明确写有商标品牌和核定商品名称。

  广告宣传材料:如带有时间戳的网站截图、广告合同、宣传册、杂志报纸广告、电视广告视频等。

  产品包装、实物照片:带有商标的商品照片、包装盒、标签等。

  电商平台记录:电商店铺的后台销售记录、页面截图等。

  许可使用记录:如果许可他人使用,必须有完备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并在商标局备案,同时留存被许可人的使用证据。

  四、商标注册人的名义与地址要保持一致

  如果公司名称或地址发生了变更,必须及时向商标局提交商标变更申请。否则会导致:

  无法及时收到官方文件。

  遇到“撤三”申请时,无法及时举证,可能导致商标被撤销。

  后续的续展、转让等业务无法办理。

  五、常见的不规范使用行为(务必避免)

  自行改变注册商标:如改变字体、颜色、图形细节等。

  组合商标拆分、变形使用:将注册的文字和图形拆开,或改变其组合方式。

  超范围使用并标注®:在未注册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注册商标并标注®。

  注册人信息变更后不及时办理变更。

  许可他人使用不备案: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,否则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。

  将注册商标作为商品名称使用:这可能导致商标“淡化”,丧失显著性。

  温馨提示:

  规范使用商标,不仅是法律要求,更是企业品牌资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重要一环。建议企业在内部建立商标使用规范,并对市场、设计等相关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,确保品牌在安全的轨道上成长。

免责声明: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及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。相关内容已经注明来源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 dn@gouzhuo.com 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